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艰辛的历程,不悔的承诺---2010年全国老员工自强之星候选人胡昆锋事迹简介

发布时间:2011-01-12文章来源:BV韦德 浏览次数:

  艰辛的历程,不悔的承诺

                ----2010年全国老员工自强之星候选人胡昆锋事迹简介

 

第一篇章   平凡的我自强不息、奋斗不止

2009.03—至今  当选为安徽农村发展服务中心(民间公益组织)会长

2010.12  评为BV韦德素质拓展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2010.12  创意创作的农业网络医院项目荣获第二届全国老员工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一等奖

2010.11 创意创作的农业网络医院项目荣获第二届全国老员工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安徽赛区一等奖

2010.10 荣获09-10学年BV韦德“创新实践先进个人”称号

2010.09 与皇明太阳能集团合作及资助安徽省地区20名贫困辍学员工再就学、再就业,直接为他们家庭节约20余万元学费

2010.09   被邀【全国共26人,安徽省仅2人,全国唯一员工代表】参加北京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领导力与激励》培训,重点学习了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案

2010.08    获得了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奖学金【全国共40名】

2010.08    自主创作的农业网络医院项目被中国社会企业研究与发展中心(SERC收录为中国社会企业案例(案例编号:C2010045

2010.07   被邀【全国共48人,安徽省仅1人】参加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在天津主办的中国社会企业家技能培训,并获得相关证书【详见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官方网站】

2010.07      策划、组织了首届安徽省皇明太阳能慈善助学论坛,来自安徽省及河南省四十多位公益界人士共同在中国太阳谷出席了此次会议  

2010.06    荣获2010BV韦德“自立自强老员工”荣誉称号【全校近3万名员工,仅有30名】

2010.06 荣获“2010联想青年公益创业创业计划”安徽分区校级决赛中亚军是集团唯一晋级的项目】

2010.06    荣获2010BV韦德“自立自强老员工”荣誉称号【全校近3万名员工,仅有30名】

2010.05   获得安徽红四方集团助学金【全校仅20名】

2010.05   入选全球华人祖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成员

2010.05   荣获“中国帝亚吉欧梦想助力计划”全国比赛全国前十强【全国晋级的唯一80后团队】

2010.04 荣获BV韦德第四届“兴农杯”老员工创业计划竞赛二等奖

2010.04 20103月份以来,策划、组织开展了安徽农村发展服务中心蒲公英项目——老员工与留守儿童一对一对接指导活动,已成功建立了阜阳市颖东区枣庄镇、阜阳市颍上县陈桥镇三王村、宿州市时村镇冲疃中学三大对接基地,已有100多名留守儿童得到我们的对接指导省内外近200多名自愿者报名参加了此次活动。

2010.01.09  与合肥几大公益组织、庐阳区团委、安徽商报、合肥工业大学共同策划、主办了合肥高校公益社团交流会,并探讨了安徽民间组织的发展规划及方向

2009.12   应中国皇明集团邀请参加皇明太阳能集团全国慈善助学暨校企合作论坛,与山东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大学董事长、慈善机构领导及中央民政部官员共同探讨中国慈善助学工作。会上被皇明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特聘为皇明集团慈善助学顾问【包括山东省慈善总会秘书长在内的全国共5位慈善助学顾问,且我是35岁以下唯一的1位】

2009.12 作为学院员工四个代表之一在BV韦德08-09学年先进个人表彰暨员工创业报告会上做了个人先进事迹报告

2009.10 荣获08-09学年BV韦德创新先进个人称号

2009.09  独创的“网络庄稼医院”项目荣获百度“全国老员工乡村信息化创新大赛”全国五十强,安徽省第一名【全国共有14427个项目参加】,同时受到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市场信息部农业专家的好评

2009.06 自发策划、组织开展了宿州市时村镇乡镇图书馆大型书籍募捐活动,5月—10月间共组织10余次募捐活动,共募捐到书籍10000余册。【合肥晚报、安徽农村广播电台、宿州拂晓报、宿州市时村镇人民政府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2009.06  荣获阿拉善生态协会主办的青国青城“中国老员工校园环保行动创意大赛”创意实现奖

2009.06荣获BV韦德科技创新基金

2009.06荣获第九届“兴农杯”老员工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级优秀奖

 

第二篇章   贫穷之境愈当自强,点滴之恩理当相报

 

一、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感谢逆境让我成长

我叫胡昆锋,现就读于BV韦德(中国)官方网站07网络工程专业,19862月出生安徽省在宿州市时村镇一个偏远的小村庄,那里地处老汪湖畔,是一个旱涝灾害频发的地方。在那里,并不是身强体壮、勤于农作就意味着你可以衣食无忧,即使在贫瘠的土地上辛勤操劳一年,收入也是微薄的。迫于生计,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选择离开农村,外出打工。母亲由于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父亲又体弱多病,无力外出打工,只能靠家中几亩薄田养育我们兄弟姐妹四人。看着周围新建的楼房和自家窄小的三间土坯房,父母常背着我们抹眼泪。没有哪个父母不疼自己的孩子,没有哪个父母不想把最好的所有都献给自己的孩子,我的父母始终觉得,对于我们几个,他们亏欠我们几兄妹。

但我们从没因为贫穷而抱怨过父母什么,“出身不能选择,但命运就像掌纹,始终把握在自己手中,”这是我常说给弟妹们的话。父母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平时教导弟弟妹妹的责任自然就落在了我身上,从七岁起,家务和农活就是我每日的必修课;十岁的时候,就开始与父亲承担同样的责任和负担了。然而难得的是,繁重的家务和劳作并没有影响到我的学习成绩,反而是那份负担,让我更早的了解到自己今后的责任:只有自己成功成才了,才能让弟弟妹妹看到榜样,让家人看到希望、过上更好的生活。

就是抱着这样的信念,我做到了劳作学习两不误。于2004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高中。然而当时正值家乡发生大洪水让庄稼颗粒无收,贫困的家庭承担不起弟妹几个人高昂的学费,为了让弟弟妹妹们能有一个相对较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我选择了镇上的一所愿意减免我三年学费的普通高中。我相信,只要我肯努力,一定能克服外部环境带来的困扰,充实自我,实现梦想!

 20078月,我没有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考上了大学,这一消息瞬时轰动了全村。向来坚强的父亲激动地几乎讲不出话,拍着我的肩膀说:“好孩子,真争气!”村里老少也纷纷来祝贺。可是高昂的大学学费愁坏了我们,没过几天,整个家庭都开始为了我的学费四处奔波,然而贫困的小村实在是筹集不到多少钱,最后还是远在外地打工的叔叔寄了5000块钱。然而5000块仍是不够学费,就在全家人一筹莫展时,区政府通过镇政府了解到我们家的情况,把我列入全区首批老员工贫困圆梦行动的名单,给我颁发了3000元的资助基金。那一刻,我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我终于可以上大学了,我能上大学了!”父母紧皱的眉头也舒展开了,脸上出现了久违的、欣慰的笑容。临行前,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家里穷,你要好好努力,这次上学的机会是政府给的,你要明白自己的责任,以后也一定要回报社会。” 

 

二、把握青春之光,希望路上我奋力前行

 

    上大学后,我就再也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申请助学贷款,缴纳了学费。为了维持生活,我经常要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家教以及各种勤工助学的工作中,最忙的时候,我同时做了3份家教。尽管有些辛苦,但是通过这些工作,我解决了自己的生活问题,减轻了家里的负担,偶尔还接济一下弟弟妹妹,有一段时间每月给他们200元的生活费,生活也变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进入大学之后,我以非常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着学习和生活。家庭的贫困没有让我背上思想包袱,我很执着、乐于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生活的现状。四年期间,感谢国家提供的助学贷款,还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各种奖助学金,使我完成了四年的大学学业。

大一那一年,我做过很多的兼职工作。从开始的传单发放员、调研员、信息采集员,到后来的农大桶装水的代理。在突然变大的舞台上摸、打、滚、爬的时候难免会有不知所措的彷徨与坎坷,而我也是在这样的舞台上第一次体会到处境的惊险与难以叵测以及被欺骗后凛然正气般咬牙切齿的感觉。对于刚进大学的我而言,做事情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在学校我们就是一朵朵温室里的花,风一吹就折了,现实的我们离社会很远,差距太大。这一年,我经历了很多,有彷徨,有失落,也有振奋,所有的这一切逗源自我不服输的性格与想独立生活的意念,所以我坚持着、奋斗着、拼搏着。

大一暑假我创办了合肥市聪明屋教育辅导中心:在新站区和瑶海区办了两家辅导班。那一次是我第一次感觉到了创业的艰辛。“我不去想是否会成功,但目标是地平线,便只能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做下去,给自己一份勇气和力量,也给自己一个机会,坚持到底。第二年和第三年的暑假,我把辅导班办在了家乡,在创业赚钱的同时,又能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一份贡献,我是从家乡走出去的,我想通过我的努力影响一批孩子,让更多的孩子走进大学。两年里,辅导班给8个孩子免去了学费,他们家里很贫困,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当年的我,一段自立自强的回忆。在家乡办辅导班得到了父老乡亲的肯定和赞扬,因为他们都知道我是通过我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大二寒假和大三寒假放假在家时,别的同学没事去休闲娱乐时,我选择去做生意。自己批发春联、花灯卖,在十天里,挣了2000多元,但深知做生意的艰辛,学会了怎么与买者进行沟通,让自己的货卖出去。那段时间里,吃了很多的苦,与其说是吃苦,不如说是真正体验到了人生,记得大二寒假一个人去市里进货,当我把上千斤的货搬进公共汽车里,然后去拿一瓶矿泉水时,那瓶水却从我的手中掉到了地上,那时我才感觉到我的手一点力气都没了。三年里的严寒酷暑,一次次的经历,一次次的磨练让我变得更加坚强。这一次次的实践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社会很复杂,我还需要努力,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大学四年收获的不只是学业。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来自农村贫穷地区,因为自己过去的见识不多而性格孤僻或者自卑。我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正确看待,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大学期间我担任了班级生活委员、一个社会民间公益组织的负责人等职务。在与身边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所在班级获得“校优秀班级”称号。

           

 

三、回馈生养我的土地,热心公益事业

 

 

对生养我们的土地

我们不能

只有柏拉图式的情感

那是必须的

但远远不够

我们的反哺是

深入乡村

并带去名符其实的

公共利益

从大二下学期开始,我更加热衷于社会公益性活动。大学以来,我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创业、兼职解决自己的学习生活费用,自从我得到社会资助以来,“滴水之恩,亦当涌泉相报”的思想意识在我的脑海里越来越强烈。我想利用课余时间做些对社会更加有意义的事情,我想从家乡的农村开始做些公益的事情。大二寒假时,我找到了时村镇委员会的负责人,告诉他我的计划:给镇里建一个乡镇图书馆,让全镇的农民都能看上书。我的想法得到了镇领导的肯定和赞扬。

 寒假回到学校后,我开始策划我的计划:宿州市时村镇乡镇图书馆建设项目。经过一个多星期,项目书终于写好了。项目书得到了时村镇人民政府和BV韦德相关的教授的肯定。但老师说出了我们项目面临三个大问题:这是一个大项目,一需要大量项目资金;二需要大量的人力;三需要很丰富的经验。才能完成这个项目。的确是,要募捐10000多册的书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实之前我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要坚持。没钱,我去找钱;没人,我去找人;没经验,我可以去学习、请教,但我不能被吓到。

后来,在一个巧合的机会里,一个好朋友给了我一个宣传青国青城“中国老员工校园环保行动创意大赛”的书签,我兴奋不已,我觉得我找到钱了。我抱着试试的态度和几个同学参加了创意大赛,经过一番努力与角逐,我们的项目:书籍再利用——乡镇图书馆捐建项目获得了中国老员工校园环保行动创意大赛的创意实现奖。获奖后,我们都很欣慰因为我们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大赛,而且是全国大赛,第一次写项目书。我们坚定了我们的信念,也肯定了我们的能力。在这次大赛的活动中,我们接触、并认识了一些全国各地的员工代表及一些企业还有媒体,我的视野更加的开阔。钱的问题解决了,我开始跑校团委,老师汇报了我的想法,多次接触之后,最终获得了校领导的支持,支持我们在全校开展志愿者招募活动以及大型的书籍募捐活动。接着我又开始策划联合安徽七大高校参与此次图书馆捐建活动,成功与5大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自己掏钱买车票到宿州市委员会、埇桥区区委、宿州市时村镇人民政府、宿州学院团委联络,非常欣慰他们都非常肯定了我的想法和并支持这个活动。通过志愿者招募活动,在BV韦德共招募100余名志愿者。BV韦德15个学院,1000余人次参与了此次募捐活动。从2009520日至10月经过十次募捐活动,共募捐10000余册书籍。并且从我们的奖金里拿出一部分资金又为图书馆购买了800多本书籍。(合肥晚报、宿州拂晓报、时村镇人民政府网都给予了相关报道。)

在实施书籍再利用——乡镇图书馆捐建项目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这是我们第一次组织、策划这样的事情,没有任何的经验,都是我们一点一点在摸索。在困难中我们认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在与安徽公益界接触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我们的责任不是一时的,面对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我们的老员工业余时间都在做什么。为了把这次书籍募捐活动做好,并把农村的公益活动一直做下去,我们决定自发成立一家专门从事农村公益活动的民间草根组织:安徽省农村发展服务中心(未官方注册),意在在农村的文化、教育、环保、经济发展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项目,改善农村现有的状况。我们的责任任重而道远。成立这样的一个公益组织主要是来自我们对农村的热爱,作为一个农民之子的责任及一个农大学子的责任。但我最大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对农村的公益志愿服务,让更多的老员工对生活、对社会、对自己有更正确的认识,明确自己对国家、社会、家庭应付的责任。换一个角度去发现问题,看待问题。希望通过真实的农村现状对我们老员工起到警示和教育作用,我们的老员工或许就会蓦然回首,知道自己的价值、责任与义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鼓励更多的老员工体验基层生活,给自己一个了解自己价值的机会和平台。温室里的花朵永远都经不起风雨的打击,何谈更猛烈的暴风雨。现在的社会是个竞争的社会,我们要成为能经得起风雨的老员工,我们是未来祖国的栋梁,要学会奉献、感恩、勇于承担责任与履行义务的高尚情操,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走的更远、更久。我们就想通过开发、组织一些公益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做一些乡村志愿活动,鼓励那些迷茫或者游戏人生的同学积极参与这样的活动。从其他的角度给予启发,及时把他们从错误的思想误区带出来,从心开始改变,让更多的同学从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始终坚信:只有愿意对国家、社会、家庭承担责任的人,才能成为世界公民中的强者。目前,在我们团队中的20多个主要负责人有18位同学先后多次获得了学校先进个人、优秀团员、三好员工等称号。其中1007级主要成员已有8位于2010年底前找到了工作(美的、格力、法国欧尚、雅戈尔、中国平安、西门子等大型企业),一位成员正在考研。

 

四、用心于身边小事,开启创业大门

 

20097-8月在老家,我们家乡的大豆不知病因的开始大面积死亡,很多人也打了很多的农药,仍制止不了悲剧的发生,据统计,60%的大豆死亡,农民损失惨重。看到这里我心痛了,因为我帮不了大伙的忙。受到这个事件的启发,我回到学校创作了“网络庄稼医院”的项目。从20099月份开始,我策划、创作的“网络庄稼医院”的项目又参加了“全国老员工乡村信息化创新大赛”,我们是安徽省几百个项目中唯一一个项目从全国的14427个项目中进入全国200强的项目,后有又入围全国前50强,至此,我们获得了五百元现金和20万的网络营销资源的奖励。但可惜的是由于某些原因我们的项目没有进入全国30强,但我们不气馁,没有失败,只有暂时的不成功。在一些社会实践过程中,我的短处一一暴露,但我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优点。话说:知己方能百胜。只有在实践中认识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取长补短,方能有所为。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不断完善这个项目:农业网络医院,最终这个项目先后荣获第二届全国老员工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安徽赛区一等奖、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

.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会更加清晰我们的人生目标,知道我们的知识相当匮乏,就会提醒我们不断的获取更多的知识,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之后我们参加了“全国老员工公益创业”的大赛,我们的“农村信息化——农民电脑基础培训”项目也是唯一安徽省项目进入复赛的项目。

 

五、携手皇明,爱心助学

 

200912月我有幸皇明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邀请参加皇明太阳能集团全国慈善助学暨校企合作论坛,与山东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大学董事长、慈善机构领导及中央民政部官员共同探讨中国慈善助学工作。会上,我和我的同伴赵其鹏是此次会议的唯一的两位老员工代表,也是安徽省公益组织的唯一代表。会议上我被皇明太阳能集团特聘为皇明集团慈善助学顾问【包括山东省慈善总会秘书长在内的全国共5位慈善助学顾问,且我是35岁以下唯一的1位】。

作为安徽地区第一负责人,策划、制作慈善助学工作在安徽地区的开展的计划,通过网络、媒体等宣传方式向广大老员工及助学组织进行宣传。对安徽多所高校、多家民间组织组织、媒体、地方政府、100名志愿者进行宣传并与其合作。历时5个月,通过在广大贫困的农村地区宣传、寻找,目前已有20名农村贫困辍学员工获得了免费上大专、中专的机会,共为他们的家庭节约20余万元,尽我所能地为他们减轻经济负担。

活动期间,我多次自己出钱前往皇明集团考察以及寻找周围乡镇的贫困员工,我深知农村贫困员工的现状及日后的命运,只要能帮助他们,我不辞辛苦百倍。能帮助一些贫困员工和孤儿我再苦再累都值得。在这些孩子当中,有三个女孩是被丢弃收养的孩子,有一个是无父无母的男孩,跟着年过七旬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还有一个女孩跟着年近九十的老奶奶相依为命,试问:她们的明天在哪儿?此次活动,我累计行程4000余公里路程。走在皖鲁大地之间,走在皖北农村,走在乡间小路。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

 

六、创立安徽农村发展服务中心,接轨大型项目

 

    20103月份以来,策划、组织开展了安徽农村发展服务中心蒲公英项目——老员工与留守儿童一对一对接指导活动,已成功建立了阜阳市颖东区枣庄镇、阜阳市颍上县陈桥镇三王村、宿州市时村镇冲疃中学三大对接基地,已有100多名留守儿童得到我们的对接指导省内外近200多名自愿者报名参加了此次活动。

20095月起,在担任安徽农村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期间,负责组织的统筹管理,以及大型项目的开发、策划,作为项目主创及项目完成人,先后策划的6个大型项目,分别获得了全国各类大赛相应奖项;截至目前,策划、组织的活动共约3000人次参加,累计无偿服务10000多个小时。

20106月成为全球华人祖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员20109月被邀参加北京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领导力与激励》培训,重点学习了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案,此次培训安徽省仅两人参加,我是唯一的一位在校员工成员。20107被邀参加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在天津主办的中国社会企业家技能培训,学习、讨论了中国未来社会企业家的发展方向。我是唯一一位安徽代表。

                      

第三篇章  我的未来不是梦

为什么我们的眼中常饱含泪水,因为我们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很快就要面临就业,我最渴望的是回去建设家乡。宿州属于皖北地区,发展缓慢,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人才。我渴望到家乡创业,做一番事业,带动家乡发展,让家乡父老都能过上好日子。这个想法从我上高中以来一直根植于我的内心,从未丢弃过。大学以来一直从网上查阅资料、信息为了农村进行反贫困研究。

在上大学的这几年的小打小闹,让我深知回乡创业不易,现在还不成熟,但我会为此而不懈努力,我的人生目标不是仅仅为自己而活,更应该为一方乡亲而活。所以在选择就业时,我选择放弃5000多一个月工作而选择一个月不足2000的工作,就是坚持我的理想方向:创业发展农业,发展农村,发展家乡。

谈及未来的计划,我必定回乡创业发展,我从生我养我的家乡走出去,也希望能给家乡带些什么回来。

我是一个以目标导向来做事的人,因此,我的老员工活过得非常充实。只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就能走的更远、飞得更高。

 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只有改变家乡人的贫困文化,才能避免贫困的恶性循环。建设时村镇乡镇图书馆是我走出的第一步。但是根深蒂固的观念却未因此扭转。“很多人放牛放羊,还是为了盖房子、娶媳妇、生孩子,缺乏致富概念,也不追求生活质量,对子女教育比较轻视。”很多人初中辍学就出去打工,没有一技之长,与皇明集团的慈善助学工作是我对家乡做到的第二个工作。我知道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但哪怕对家乡人能有一点改变,我都愿意去尝试。在此我有一个理想:把家乡打造成一个太阳能人才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改变穷孩子的命运。我想通过我身边的例子来证实一下:我弟弟妹妹原来是辍学在外打工的,现在通过我的努力,他们分别回到学校学习,通过一年的高尔夫球专业的学习,妹妹已经开始工作了(月工资5000左右);弟弟也在皇明太阳能工程学院学习深造,我想通过我和他们的一起努力,我们家庭的命运定会改变的

为什么我们的脸上闪耀着青春,因为我们对内心的信念秉持坚贞

有时候有人会问我:觉不觉得苦?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困苦应该是来源于精神之上的感受,如果精神上不觉得苦,那么物质上的一些缺憾是谈不上苦的。在这三年的时光中,绝大多数时间我体会到的是个人价值得以实现,个人能力得以肯定。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将来,这些记忆都必将是我人生中最为宝贵的回忆不是因为艰苦,而是因为我无悔。

  快乐的时光总是弥足珍贵,短暂的经历总是耐人寻味的,我反复回忆、思索这一路上的点点滴滴,这四年来有汗水,有欢笑,更有沉甸甸的收获。蓦然回首,虽然没有经过长时间的锻炼,但给我带来的影响却远没有结束,我会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这些工作虽然很辛苦,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员工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在过去的日子里,我还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并意愿捐献自己的骨髓。200710月的一天,看到一则报道说,我们泱泱大国,中华骨髓库的捐献数据才十多万,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骨髓库数据量已达几百万。虽然我不是医生,但我的付出能救一个人的话,我会义无反顾的去做。于是在人生第一次献血时就已将自己的骨髓血样数据登记在中华骨髓数据库中,我相信,我的一些努力可以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回顾起来,不是刻意而为,公益活动不经意间已经在我生活中占据了很大一块。我未来的人生价值,可能将在这方面得到体现。

回想起自己刚进入大学时候的彷徨,回想起刚从贫困的农村里走出来的少年面对贫困,面对陌生的一切的迷茫,一切似乎就在昨天。父亲是个老实的庄稼人,从很小的时候他就教育我们:好好学习,以后对社会有所贡献。母亲文化也不高,在每次离家之前她最常跟我们说的话就是:不要和同学比穿比吃,要比就比学习,比进步!就是这样的教导形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指引着我前进。无论我们过去、现在是什么样子,只要我们肯努力奋斗,就没有人有资格低看我们。每天,我们都在进步。

 

     最后,以我喜欢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

友情链接